中医治疗膀胱癌晚期以“整体调节、辨证施治”为核心,通过中药改善内环境、抑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实现“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目标。
一、膀胱癌晚期常用中药
中医认为,膀胱癌晚期多因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所致,治疗需疏通气滞、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常用中药分为以下四类:
消散结气类:如乌药、桂枝、香附、莪术,可疏通气机,改善脏腑功能,减轻肿块疼痛。例如,莪术常与三棱配伍,增强破血行气之力。
活血化瘀类:如三七、赤芍、红花、桃仁,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抗肿瘤免疫力,减少癌细胞生存空间。现代研究显示,三七中的三七皂苷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宽中解毒类:如连翘、黄芩、夏枯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可化痰散结,减轻症状。例如,夏枯草常用于治疗瘰疬、瘿瘤,其提取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
调节免疫类:如黄芪、人参、太子参,可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对感染和肿瘤的防御能力。例如,黄芪多糖能促进免疫细胞增殖,提升白细胞水平。
针对具体症状,可加减用药:
尿痛:加用瞿麦、萹蓄、甘草梢、木通;
小便不利:加用车前草、泽泻;
血尿:加用大蓟炭、生地;
腰膝酸软:加用杜仲、续断、桑寄生。
二、晚期中药治疗目标
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药可显著改善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例如,八正散加减方(瞿麦、萹蓄、车前子等)可缓解湿热下注型患者的排尿异常;桃红四物汤加减方(桃仁、红花、当归等)可改善瘀血内阻型患者的血尿、腰痛。临床研究显示,服用中药后,患者体力状态评分(KPS)显著提升,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
中药通过多靶点作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例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鱼腥草等具有抗肿瘤活性成分,可阻断癌细胞信号通路;龙葵中的龙葵碱能抑制肿瘤细胞转移。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其生存期显著延长。
调节内环境,预防复发转移
中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扶正固本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例如,参苓白术散(太子参、茯苓、白术等)可健脾益肾,改善体质;知柏地黄丸(知母、黄柏、熟地黄等)可滋阴清热,平衡阴阳。这种整体调节方式可降低复发风险,为患者提供长期生存保障。
中医在抗肿瘤方面的理念、方法以及与现代医学的交融,为广大患者和医疗工作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参考。作为一家特色中医肿瘤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建院以来,一直秉承“用炎黄医术庇佑炎黄子孙”的大愿,坚持以中医肿瘤治疗为本,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医院学术水平和诊疗能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袁氏中医肿瘤疗法”保护单位、“郑州袁氏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学术流派”建设单位、“郑州市基层中医传承特色疗法工作室”项目首批唯一中医肿瘤医院,为早、中、晚期患者提供中医系统方案及健康指导,力求帮助癌症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累计诊疗患者超20万人次。
非遗“袁氏中医肿瘤疗法”始于嘉庆辛酉年(公元1801年),传承距今已历八代两百余年,凝聚着袁氏中医世家历代先祖临床实践的智慧结晶。在袁氏先祖历代承传的珍贵秘本《袁世医方》中,详细记载了“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的核心理论与用药精髓。涵盖中医内、外、妇、儿各科,以及实践临床的大量内外治方药、制作技艺,剂型包括汤、丸、散、膏、丹,以及药酒、药膳、药茶、药醋、药粥、药饼等食疗方,多达190余首,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特的中医肿瘤诊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