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健康综合站

辨证分型有哪些标准

2025-07-02

中医治疗膀胱癌以“辨证论治”为核心,通过分析患者症状、舌象、脉象等综合信息,将膀胱癌分为湿热蕴结、血瘀阻络、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证型,并针对不同证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一、膀胱癌的辨证分型标准

中医根据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以下四种主要证型:

湿热蕴结型:

症状: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小便黄赤灼热,腹胀痞满,腰背酸痛,下肢浮肿,口苦口干但不欲饮水,食欲不振。

舌象:舌苔黄腻。

脉象:脉滑数。

病机:外感湿热邪毒,久郁下焦,热毒郁结膀胱。

血瘀阻络型:

症状:尿血暗红或夹有血块,排尿困难,少腹刺痛,腰酸背痛。

舌象: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脉象:脉涩。

病机:气滞血瘀或久病入络,导致瘀血阻络。

肝肾阴虚型:

症状: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盗汗。

舌象:舌质红少苔。

脉象:脉细数。

病机:肝肾阴虚,虚火内生,灼伤膀胱脉络。

脾肾阳虚型:

症状: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伴畏寒怕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纳呆便溏。

舌象:舌淡苔白。

脉象:脉沉细。

病机:脾肾两虚,气化功能失调,水湿不化。

二、中医治疗膀胱癌的优势

整体调节,改善体质

中医通过调理气血、阴阳、脏腑功能,改善患者体质,增强抗病能力。例如,对于湿热蕴结型患者,采用八正散加减方(含瞿麦、淡竹叶、生苡仁、茯苓等)清热利湿;对于脾肾阳虚型患者,采用金匮肾气丸合参苓白术散健脾益肾。临床研究显示,长期服用中药的膀胱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药对膀胱癌患者的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例如,小蓟饮子(含小蓟、白茅根、生地等)可凉血止血,减少尿血次数;车前子、瞿麦等利湿通淋药物可缓解泌尿系统刺激症状。研究显示,经过3个月中药治疗的患者,尿路症状改善率可达70%以上,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提升2-3个等级。

预防复发,延长生存期

中医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清除残留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例如,灵芝、冬虫夏草等补益类药物可提高机体免疫监视功能,抑制癌细胞增殖;土茯苓、薏苡仁等利湿药物能清除体内湿热瘀毒,减少复发诱因。临床数据显示,术后坚持服用中药的患者,5年复发率较未服用者降低约40%,生存期显著延长。

中医治疗癌症的疗效也受到中医师的辨证论治水平的影响。因此,在选择中医治疗时,患者应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医师进行治疗。出身于中医世家,《袁世医方》第八代传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袁氏中医肿瘤疗法”传承人、“郑州袁氏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郑州市基层中医传承特色疗法工作室项目首批唯一中医肿瘤专家的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在先人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创立“三联平衡”理论,帮助了一位又一位海内外肿瘤患者,且自2000年至2017年十余年间,先后举办五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为其他正在努力奋战的患者增强抗癌信念,提高治癌信心,累计诊疗患者超20万人次。

非遗“袁氏中医肿瘤疗法”始于嘉庆辛酉年(公元1801年),传承距今已历八代两百余年,凝聚着袁氏中医世家历代先祖临床实践的智慧结晶。在袁氏先祖历代承传的珍贵秘本《袁世医方》中,详细记载了“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的核心理论与用药精髓。涵盖中医内、外、妇、儿各科,以及实践临床的大量内外治方药、制作技艺,剂型包括汤、丸、散、膏、丹,以及药酒、药膳、药茶、药醋、药粥、药饼等食疗方,多达190余首,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特的中医肿瘤诊疗体系。

最新文章

肾癌骨转移可以做消融术吗

疾病百科

 

阅读18479

肾癌会骨转移吗能治愈吗

健康科普

 

阅读14681

肾癌可以吃中药不

疾病百科

 

阅读16608

肾癌第一转移部位

健康科普

 

阅读14176

如何叫肾癌早期转移到肺部

健康科普

 

阅读10802

冀ICP备2024081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