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国居民中,三餐不规律、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差的占有相当的比例,在城市忙碌的上班族中很多见,在农村居民中也不少见。进餐不规律会引起代谢紊乱,增加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的时间和食物量
规律进餐是指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有度,是健康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作息、饮食、工作或学习等社会活动形成了一定的规律,人体的生理功能,特别是消化系统等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规律。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一天的餐次和食用量。
用餐时间
通常情况下,上学和上班的时间都相对固定,要综合考虑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和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来安排就餐时间。一日三餐,每两餐之间间隔的时间以4~6小时为宜。
早餐安排在6:30-8:30
午餐11:30-13:30
晚餐18:00-20:00为宜。
学龄前儿童除了保证每日正常三餐外,还应安排两次零食加餐。
用餐时间不宜过短,也不宜太长。用餐时间过短,急急匆匆、狼吞虎咽,不仅不能享受到食物的味道,还不利于消化液的分泌及消化液和食物的充分混合,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用餐时间太长,容易过量摄取食物。
建议早餐用餐时间为15~20分钟
午、晚餐用餐时间为20~30分钟
应细嚼慢咽享受食物的美味。
用餐环境
进食环境会影响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应营造轻松、愉快的进餐氛围,可以放点轻音乐,谈论轻松的话题。进餐时应相对专注,不宜边进餐边看电视、看手机等。
每日食物量
页码: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