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可寄生在人体口腔、肠道、鼻腔、皮肤等粘膜及表面。在正常情况下,念珠菌与其他共生微生物相互竞争制约,仅能维持较低水平,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但当处于非正常状态时,念珠菌会过量生长,形成菌丝体甚至生物膜,释放多种毒素和免疫原性物质,成为最常见的真菌感染源,显著损害人体健康。

那么哪些因素会诱发念珠菌过度生长?其中抗生素的使用是最常见的诱因之一。很多人习惯将抗生素当作消炎药使用,却忽视了其对肠道菌群的破坏作用。大多数处方类抗生素主要针对细菌,服用后会不加区别地消灭体内各类细菌,既包括有害菌,也包括对健康至关重要的有益菌。这种 “无差别攻击” 破坏了细菌与真菌的生态平衡,相当于帮念珠菌清除了竞争对手,间接促进其疯狂生长。
2013 年的动物研究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据:小鼠经 15 天抗生素鸡尾酒(万古霉素 + 氨苄西林 + 新霉素 + 甲硝唑)处理后,粪便细菌丰度下降 3 个数量级,而真菌丰度增加 40 倍;即便停止使用抗生素 8 周,细菌数量恢复后,真菌结构仍发生不可逆变化,念珠菌含量依然高于处理前。更严重的是,连续 76 天抗生素处理会导致所有小鼠消化道被高水平念珠菌定植。这也解释了为何频繁使用抗生素的女性易患阴道念珠菌感染,而通过补充益生菌恢复肠道功能后,阴道念珠菌感染也会随之改善 —— 这正是菌群生态平衡的体现。

高糖及精加工碳水化合物饮食是另一大诱因。念珠菌在高糖环境中会大量增殖,日常生活中这类现象随处可见:长时间放置的水果会发酵产生酒味,馒头、米饭等精加工粮食会长出霉斑,发面时添加糖能促进酵母菌生长让面食更蓬松,这些都印证了糖对念珠菌等真菌的 “滋养” 作用。
当人体长期摄入甜食、甜饮料,或饮食中精米白面等精加工碳水化合物占比过高时,会为念珠菌提供充足的能量来源,加速其生长繁殖。过多的念珠菌不仅会争夺营养,其代谢产物还会进一步破坏肠道环境,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人体消化吸收功能和免疫系统。

了解这些诱因后,预防念珠菌过度生长需针对性采取措施:避免滥用抗生素,使用时需遵医嘱并注意补充益生菌以恢复菌群平衡;减少高糖及精加工碳水化合物摄入,保持饮食均衡,降低念珠菌的营养供给。维持人体微生物生态平衡是预防念珠菌感染的关键,只有让细菌与真菌在体内和谐共存,才能有效避免念珠菌过度生长带来的健康风险。对于已经出现念珠菌过度生长的人群,除调整生活习惯外,还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干预,重建体内微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