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健康综合站

质量远比数量更影响健康

2025-08-25
在健康饮食的讨论中,各种食物谣言层出不穷:有人认为主食吃多了会得糖尿病,有人觉得肉吃多了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有人担心牛奶喝多了致癌,甚至有人宣称谷物吃多了会导致心理疾病…… 仿佛实现温饱后,某些食物就成了人们生病的罪魁祸首。实际上,这些说法大多缺乏科学证据支持,或是对科学研究的断章取义,甚至可能是某些人出于兜售产品目的而诋毁其他食物的手段。然而仍有很多人对这些谣言深信不疑,甚至付诸实践,最终损害健康,直到进医院才追悔莫及。
本期重点关注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能看到:有人大量吃碳水却依然健康长寿,无病无痛;有人不敢吃主食,天天靠果蔬汁度日,却身心交瘁。这其中的关键差异,并不在于主食的数量,而在于碳水化合物的质量 —— 日常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质量远比数量更重要。
碳水化合物是一切生命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之一。人们日常食用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有五类:简单糖(如蔗糖、葡萄糖)、淀粉(如米面制品)、膳食纤维(植物中无法被人体直接消化的复杂碳水)、多酚类(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复杂碳水)和人工合成的果葡糖浆。其中,简单糖和果葡糖浆常作为甜味剂添加到食品中,而淀粉是主食的主要成分,膳食纤维和多酚类则多存在于种皮、果皮中,却常被现代人丢弃。
2021 年《Nutrients》杂志对 3101 名中年以上健康人群的 18 年追踪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总量与腰围之间并无显著关联,但碳水化合物 / 膳食纤维比例高的人腰围增加更显著,而碳水化合物 / 谷物纤维比例高的人腰围增加更少。这表明,高质量碳水化合物饮食(更多纤维摄入、更低碳水 / 纤维比值)有助于对抗随年龄增长的腰围增加。
评估碳水化合物质量可参考四个指标:升糖指数(越高质量越低)、膳食纤维摄入量(越多质量越高)、全谷物占比(越高质量越高)、液体碳水占比(越高质量越低)。这些指标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加工越精细、纤维含量越低的碳水化合物,对健康越不利。
关于碳水与糖尿病的关系,2015 年《Am J Clin Nutr》对 70025 名女性的 24 年研究给出了答案:碳水化合物总摄入量与二型糖尿病无显著关联,但淀粉摄入量越高、碳水 / 谷物纤维比值越高的人,糖尿病风险越高。这说明诱发糖尿病的并非主食吃太多,而是高淀粉、低纤维的饮食结构。
很多人因害怕长胖或受错误观点误导,对主食充满负罪感,其实大可不必。关键在于选择高质量碳水:多吃全谷物、杂豆类、新鲜果蔬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留种皮果皮;减少精制米面、甜饮料、加工甜点等富含简单糖和淀粉的食物;远离添加人工甜味剂的食品,其危害并不亚于真糖。
破解碳水饮食谣言的核心在于:不必盲目拒绝碳水,而要学会选择高质量碳水。通过优化碳水化合物质量,既能享受主食的能量供给,又能预防肥胖、糖尿病等健康问题,让饮食真正成为健康的助力而非负担。

最新文章

最补的不是莲藕而是它,连吃3天

健康科普

 

阅读10198

少喝大米和小米

健康科普

 

阅读13834

降“火气”,除秋燥,比燕窝还滋补!

健康科普

 

阅读15472

除湿去燥养脾胃,全家都爱吃

健康科普

 

阅读16358

养好肺身体壮,秋冬少生病

健康科普

 

阅读19473

冀ICP备2024081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