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健康综合站

真相和肠道微生物有关

2025-08-26
《Grain Brain》(《谷物大脑》)一书的流行,让 “麸质不耐受” 成了热门话题,不少读者跟风尝试无麸质饮食,甚至为 “能不能吃心爱的面食” 发愁。书中认为人类无法消化麸质,大量吃小麦、黑麦、大麦等谷物制品是肥胖、糖尿病、抑郁症等疾病的元凶,无麸质饮食能解决这些问题。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人能不能消化麸质,关键要看 “人” 这个超级生命体的完整构成,尤其是肠道里的微生物。
早在 1 万 2 千年前,人类就开始驯化小麦等富含麸质的谷物,它们推动了文明发展,此前从未出现大规模麸质过敏问题。单看人类自身消化道,确实缺乏直接分解麸质的能力 —— 麸质能抵抗胃肠道蛋白酶。但人并非孤立的个体,而是 “10% 人类细胞 + 90% 微生物” 组成的超级生命体。人体自身基因组仅编码两万多个基因,消化酶有限,可肠道里的微生物携带上千万个基因,能帮我们分解包括麸质在内的多种复杂物质。
对健康人来说,吃进去的麸质会在肠道里被微生物(比如乳酸杆菌)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再被肠上皮细胞吸收,全程不会直接接触肠道细胞,更不会进入血液。但现代生活方式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的 “战斗力”:偏食、挑食、吃太多加工食品(含大量添加剂)、高糖饮食,加上抗生素滥用、生活环境过于干净,导致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大幅减少,分解麸质的能力也跟着下降。
比如乳糜泻患者,他们肠道里能消化麸质的细菌明显比健康人少。微生物减少还会让肠道屏障功能变弱,黏液层变薄,出现 “肠漏” 问题 —— 原本该在肠道被分解的大分子蛋白质(包括未被充分分解的麸质),会穿过肠道屏障进入血液。对免疫系统来说,血液里的食物蛋白质是 “危险分子”,会引发免疫反应。可这些蛋白质和人体自身成分相似,免疫反应很容易 “误伤” 身体,导致过敏、不耐受,甚至诱发乳糜泻、甲亢等自身免疫病,出现腹泻、关节痛、皮肤长痘等症状。
更关键的是,现代人吃的麸质量还在增加。高筋面粉(麸质含量更高)做的面食更劲道,从面包、面条到馒头、烙饼都常用,甚至还会直接吃分离出来的面筋。肠道微生物分解能力下降,加上麸质摄入增多,双重压力下,“麸质不耐受” 的问题才越来越突出。
所以,不是人类天生不能消化麸质,而是现代饮食和生活方式破坏了肠道微生物平衡,才让麸质成了 “麻烦”。对大多数人来说,不用盲目戒掉面食,更该关注肠道健康 —— 少吃加工食品、保持饮食均衡、减少抗生素滥用,让肠道微生物恢复活力,自然能更好地应对麸质。如果实在有不适,建议先了解自身肠道状况,而不是跟风断麸质。

最新文章

最补的不是莲藕而是它,连吃3天

健康科普

 

阅读11924

少喝大米和小米

健康科普

 

阅读18303

降“火气”,除秋燥,比燕窝还滋补!

健康科普

 

阅读18089

除湿去燥养脾胃,全家都爱吃

健康科普

 

阅读16944

养好肺身体壮,秋冬少生病

健康科普

 

阅读19113

冀ICP备2024081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