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要有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健康饮食,适当运动,不要暴饮暴食,不要酗酒,不要突然做剧烈运动,维持一种身心健康的状态。
夜间睡眠时要根据个人情况管理好环境,如有的人要保持绝对安静,有的人喜欢听一些轻音乐帮助入睡,有的人需要黑暗环境,有的人可以在比较昏暗的环境下入睡。
但要注意的是,夜间睡眠一定不能有白光的刺激。至于什么样的睡眠环境最适合自己,可通过记录“睡眠日记”来分析判断。比如记录某天睡眠质量比较好,当时是处于什么样的环境,这对睡眠管理很有用处。
失眠的药物管理
经过非药物管理后,还是有很多患者不能解决失眠的问题,那么就来到了第二步,药物管理。
想知道失眠需要用到哪些药物,为什么要用这些药物,先要了解睡眠的机制。
人体为什么会有“觉醒-睡眠周期”,也就是人为什么夜晚会困、白天会醒?这主要是受人体自身合成的一类特殊的物质——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γ-氨基丁酸等的调节,这些神经递质既有兴奋性的又有抑制性的,它们在人体的神经系统中循环调节,维持着人体的觉醒和睡眠处于交替平衡的状态。
那么,根据睡眠机制,治疗失眠的药物就分为两类。
● 调节人体内的兴奋性氨基酸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的药物。
这类药物对人体情绪的调节非常明显,常被贴上抗焦虑抑郁药物的标签,但同时,这类药物还有调节人体的睡眠、心率、血压、血管的收缩舒张甚至汗液的分泌等很多其他的功能,所以这类药可以用来治疗失眠。这类药物主要包括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氟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帕罗西汀、西酞普兰等)、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s)(如米氮平)、5-羟色胺受体调节剂(如曲唑酮)等。
● 刺激抑制性氨基酸如γ-氨基丁酸的药物。
如“安定”类药物,“安定”类药物有短效和中长效之分,短效主要是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如酒石酸唑吡坦(思诺思)、佐匹克隆等。这类药物的药效维持时间较短,一般只有3~4小时,所以适合入睡困难的失眠患者,服用后入睡很快。但是由于药效短,对于间断睡眠和早醒的失眠患者就不适合了。
中长效“安定”类药物主要是苯二氮䓬类药物,如艾司唑仑、咪达唑仑、氯硝西泮、硝基安定、劳拉西泮等,这类药物的药效维持时间可达到8小时,可以维持一夜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