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热效应是指人体在摄入食物后,为了对食物中的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及代谢转化而额外消耗的能量。
在三大主要营养素中,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最高,也就是说消化吸收蛋白质类食物人体会消耗更多的能量。而进食量越多,肯定也会消耗更多的能量。但是为了保持营养平衡,不必为了食物热效应消耗的能量去刻意调整膳食结构和进食量。
所以不难看出,身体活动是能量消耗中变化最大、最可以自我调节的部分。因此必须重视身体活动,才能达到吃动平衡。体重管理不好,就不要把锅甩给基础代谢啦。
什么是健康体重
常用的判断健康体重的指标是体质量指数(BMI),也称体重指数。它的计算方法是用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我国健康成年人(18~64岁)BMI的正常参考值应在18.5~23.9公斤/米2(kg/m²)。
人的体重包含身体脂肪组织的重量和骨骼、肌肉、体液等非脂肪组织的重量。对多数人而言,BMI的增加反映的是体内脂肪重量的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65岁以上老年人不必苛求体重和身材如年轻人一样,老年人的适宜体重和BMI应该略高,在20~26.9kg/m²。
怎么做到“食不过量”
食不过量主要指每天摄入食物所提供的能量,不超过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不同食物提供的能量不同,如蔬菜是低能量食物,油脂、畜肉和高脂肪的食物能量较高。因此,食不过量需要合理搭配食物,既保持能量平衡,也保持营养素平衡。
以下这些小方法可以帮助做到食不过量,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
定时定量进餐
避免过度饥饿引起的饱食中枢反应迟钝,导致进食过量。
吃饭细嚼慢咽
避免进食过快,无意中进食过量。
分餐制
不论在家或在外就餐,都提倡分餐制,根据个人的生理条件和身体活动量,进行标准化配餐和定量分配。
每顿少吃一两口
体重的增加或减少不会因为短时间的一两口饭而有大的变化,但日积月累,就可以影响体重的增减。如果坚持每顿少吃一两口,对预防能量摄入过多而引起的超重和肥胖有重要作用。
少吃高能量加工食品
学会看食品标签上的营养成分表,了解食品的能量值,少吃高脂肪、高糖食品(不是说不能吃,“少吃”的意思是次数少、量少)。
减少在外就餐
在外就餐或聚餐,一般时间长,会不自觉增加食物的摄入量,导致进食过量。
如果用了以上小技巧还是无法帮助自己做到食不过量,可以找营养科医生做指导。
怎样达到必要的身体活动量
身体活动包括工作中的身体活动、交通往来活动、家务活动和休闲时间进行的身体活动。建议每天主动运动(无外力辅助下完成的运动)至少6000步,或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以上。
运动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分2~3次完成。每周应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坚持日常身体活动,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注意减少久坐时间,加强主动性运动。运动时尽量兼顾不同类型的运动,逐步达到“先有氧,后力量,重视柔韧性运动”。
保证运动量小技巧
充分利用外出、工作间隙、家务劳动和闲暇时间,尽可能地增加“动”的机会。利用上下班时间,增加走路、骑自行车、爬楼梯的机会。把身体活动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如坐公交车提前一站下车;主动少驾车,骑车上班或走路上班,工作中尽量减少久坐时间。
体重过重怎么办